【新华财经研报·两会热点】疫情冲击下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5月23日电(经济分析师刁倩 邢博 记者韩韬)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传统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但疫情防控也同时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形态。在两会上,以发力新基建为内核的新经济受到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今后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一、疫情冲击下涌现出多种新经济形式

疫情发生以来,诸多线下经济活动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的恢复,在特殊时期满足好人民的精神、物质需求,多种以线上为主要媒介的新型经济形式应运而生。

1.线上消费打开新发展空间

从今年春节开始,生鲜电商以及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电商平台业务量均出现迅速增长。例如,正大集团旗下的正大优鲜推出“不接触配送”服务模式,社区居民通过微信群即可轻松查看并购买当日新鲜菜品,店员直接送货上门,有效地减轻人员聚集带来的风险。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消费渠道优势被放大,发展空间被打开。 

同样,由于线下娱乐大幅减少,刺激了以网络游戏、在线视频为主的线上娱乐经济快速发展。欢喜传媒的贺岁档影片《囧妈》在短视频平台免费播出,上线3天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1.8亿,产生较强市场带动效应。有业内人士表示,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观影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2.线上助农活动点亮消费市场

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销售受到较大阻碍。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农产品销售,各大电商平台积极推出多种多样的线上爱心助农活动。在农业农村部的号召下,各电商平台企业积极开设农产品滞销信息采集通道。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企业累计销售滞销鲜活农产品79.6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820万次。而传统超市依托于自己的渠道优势,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助农活动,既缓解因通路受阻造成的农产品滞销困境,也发展了自己的线上零售新业态。卜蜂莲花利用线上数字直播平台,对接供应商、农户,整合各方资源,打通广州增城、粤东澄海、粤西徐闻的菜农基地直采通路,让城市居民在安居一隅的同时也能享受新鲜健康的优质商品。从4月份开始,每周至少3场的直播销售,单场直播最高观看人数达到十多万人,销售超百万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3.“云旅游”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受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短期内遭受重大冲击。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当前许多景区和博物馆纷纷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创新推出了“云旅游”模式。2月19日,携程宣布即日起至3月15日发起“景区云旅游”活动,联合驴迹导游、三毛游、口袋导游等8家供应商,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的近7000条语音导览产品。马蜂窝旅游则在APP上上线了直播频道,每日进行三场“云旅游”直播。

景区直播卖票、博物馆直播销售文创产品,这些“云旅游”的新模式正在逐渐发挥其巨大的营销能力,或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4.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较大打击,但从积极方面来看,也对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的创新升级产生深远影响。智能制造、远程办公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疫情期间劳动力的短缺,进一步刺激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智能制造”的需求,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为了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多数企业采取在家远程办公的方式。这使得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线上办公软件迅速成为企业刚需。随着各行各业企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组织形态则开始从之前的“集中模式”向“分散模式”转变,这或将促使远程办公成为一种长期发展的新趋势。由正大集团携手MUSE GROUP联合创立的eat n work,首创eat n work美食+办公新模式,重新定义创业者的办公空间,以美食带动工作,找到工作新乐趣,为初创企业解困,筑发展基础,尝试企业未来办公“分散模式”。

5.为满足“零接触”服务,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暴发以来,“零接触”金融服务需求陡然上升。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各银行机构纷纷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快速推出了各类满足“零接触”需求的线上金融服务和应用。

事实上,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一直在推进,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场景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而此次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快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推进步伐。疫情期间,多家银行机构通过升级IT系统,实现了个人、对公用户远程服务的创新,增强了“零接触”支付、智能客服应用。

二、中央及各地发文加快培育新经济

在疫情冲击下,诸多新经济形式不断丰富、壮大,中央及地方政府也不断推出相应政策,加快引导和培育新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

1.新经济内核不断丰富

新经济自2016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一直受到关注。新经济主要指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伴随着向新经济的转变,新经济的内核不断丰富。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被贴上未来中国新经济的“种子”标签,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中国的新经济带来巨大加速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以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成为新经济重要增长点。

2.政策频发,助推新经济培育

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上云用数赋智”为重点突破口,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5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推动产业数字化,然后促成数字产业化,全面释放核心生产要素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产业互联网需求大幅上涨,在网络、算力、算法和安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新基建。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契合,将有利于更好实现数字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助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下,各地也相继推出相应政策加快推动新经济的发展。4月13日,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强调,将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服务、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12大发展重点。目前,上海在线新经济正跑出加速度,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在智能服务、医药健康、在线消费等领域具有先发布局优势。

近期,成都召开了“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发布会”,并在会议上发布了《关于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供场景、给机会”,释放城市发展资源,共享城市发展机会,厚植培育土壤,鼓励新经济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成都自2017年起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这座城市也在逐步创新转型。

5月13日,济南发布《济南市加快推进在线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该行动计划指出,在线新经济是利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教育文化、医药健康、交通物流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互联、智慧互动、开放互融特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济南力争到2022年,全市在线新经济产值达到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近年来,以山东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正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两会议案、提案为产业建设加速

经过抗疫的特殊洗礼,中国新经济愈发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前期各地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个省区市突出要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动能。各地在部署2020年工作时,强调“稳”的同时,也释放出加快培育新经济、打造新动能的强烈信号,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下一阶段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两“新”其中之一就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新基建”已成为今年经济热词。农工党中央在两会拟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和5G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中表示,应当从技术创新、人才、产业链,以及推进社会改革和完善法制环境等方面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其在关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提案中提到,为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政府、市场职责与边界,通过政府-市场双元协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制定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数字经济法》的出台,特别是加强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二是政企合力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保障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交了新基建方面议案。他表示,大数据是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推动数据要素参与到更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大数据中心的建立能够助力牢固信息化“地基”建设。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成为新基建中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推动政企共建智慧社区,建立全场景运营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拟向两会提交的议案聚焦“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姚劲波表示,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云旅游、线上问诊等新业态逐渐成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县域经济亟需抓住数字转型的战略机遇,以信息化为引擎,实现升级跃迁。建议各地将本地特色工业、农业产业、服务业,与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特色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疫情期间“共享员工”的模式,也在本次两会的政协委员提案中出现。青岛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来自多个行业的九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提案,建议成立“共享用工联盟”互联网用工平台,共同打造一个多业态企业共同参与,集就业支持与服务、用工调剂与保障的新型共享用工服务交流平台。


疫情冲击下的新经济蓬勃发展.pdf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