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新华财经天津8月17日电(记者李亭 王宁)依靠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赋能,天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天津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势头和氛围较好,但不同制造业企业之间智能化水平的差异性明显,产业数字化仍存在一些问题。专家建议,天津应多举措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

“新基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工业园区的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内,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用户订单直达工厂,生产完成直发用户”,全生产流程信息自感知、全要素自决策的智能化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

作为海尔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智能+5G”智慧园区,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目前具有4条智能总装线、3个智能模块区以及3套智能物流系统,生产线上配有上万个传感器,每天产生千万级的海量数据。

“工厂规划了15个5G场景,包含园区安防、视觉检测、无人驾驶等。在常规的动态场景下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5G场景能够快速得到解决。例如视觉检测,依靠5G低延迟、高速率的优势,能够保证产品在进入设备之前,进行快速检测。”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总经理周明立说。

依靠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赋能,更多的企业走上了智能转型道路。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互联网与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平均减少制造周期时间45%,减少数据输入时间75%,减少产品缺陷18%;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中药提取数字化生产车间,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使中药提取实现集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一体的数字化生产新模式。

中小企业也在依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转型。记者从海尔数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了解到,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天津以来,已服务百余家工业企业,提升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例如为天津某儿童自行车品牌改善零件品质10余项,新增及优化流程与制度70个,实现标准化作业20余份,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5%,显性成本降低超过6%。

近期,天津出台《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发展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对企业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发展绿色制造、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等七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支持智能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

企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多重挑战

随着天津智能化改造的逐渐深入,智能制造企业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部分智能制造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从“数字化制造”迈向“互联网+制造”和“新一代智能制造”,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处在从“电气化和自动化”向“数字化制造”迈进的阶段。整体来看,当前天津智能制造虽然发展基础、势头和氛围较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需求与服务能力不匹配。记者调研了解到,许多中小制造业企业期待智能化转型,但大部分企业自身智能化改造能力不够,亟须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共同推进智能制造。但天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偏少、能力参差不齐,面对不同行业的各类需求,缺乏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导致智能制造“企业需求”与综合“服务能力”的匹配不够。

——创新成果转化不足。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但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天津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技术在场景应用层面创新不足。由于试验验证平台数量不足、基于产业创新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等,导致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程度稍显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未完全打通。

——人才保障与市场供给不够。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周胜昔表示,天津智能制造各行业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各领域均呈现出智能制造相关人才供给不足的现象。企业缺少智能制造专业技能人才,导致智能制造升级改造不彻底,以“试验、实训、实践、实战”为核心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输送体系亟待完善。

——投融资环境待改善。近年来,天津成立了海河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方式支持高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府基金在投向投量上,存在着周期长、审批复杂等特点。同时,天津投融资环境不活跃,天使、A轮等起步类的初级风投较少,特别是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初创项目资金链断裂,制约了产业发展。

多举措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针对当前天津智能制造发展情况,相关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精准施策,分步推进。曼德产业协同创新设计院(天津)有限公司院长郑奇认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必须基于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和基础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技术路线和改造方式,并针对各行业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宜的实施策略。建议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集中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载体,拉动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配套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集聚区和产业园区。

二是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协同发展。郑奇认为,智能制造的推进应保持系统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有效实现系统协调效应。建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协同推进京津冀世界级科技中心和制造中心建设。统筹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开放发展。

三是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表示,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产业发展同时,需要加快建设示范场景,对产业链发展进行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产业基金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刘刚建议,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发挥政策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PPP模式的应用,为“新基建”项目投资建立可持续的退出渠道,弥补项目投资资金特别是资本金的不足。同时,综合运用银行信贷、融资租赁、风险分担、融资服务等手段,引导支持智能产品开发、核心技术攻关、应用示范推广,构建多层次、差异化、专业化、普惠化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冬萍]